三极管(又称晶体三极管或双极型晶体管,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,BJT)是一种具有电流放大和开关功能的半导体器件,是电子电路中的核心元件之一。以下是其关键要点:
1. 基本结构
三极管由三个掺杂半导体区域组成,形成两个PN结:
- 发射极(Emitter, E):发射载流子(电子或空穴)。
- 基极(Base, B):极薄且轻掺杂,控制载流子流动。
- 集电极(Collector, C):收集载流子。
根据材料不同分为:
- NPN型:发射区为N型,基区为P型,集电区为N型。
- PNP型:发射区为P型,基区为N型,集电区为P型。
2. 工作原理
三极管通过基极电流(IB)控制集电极电流(IC),实现电流放大:
放大状态
- 发射结正偏(NPN:基极电压 > 发射极电压;PNP相反)。
- 集电结反偏(NPN:集电极电压 > 基极电压;PNP相反)。
- 电流关系:IC = βIB(β为电流放大倍数,通常几十至几百)。
其他状态
- 截止状态:发射结反偏,基极电流极小,集电极电流近似为零(相当于开关断开)。
- 饱和状态:集电结正偏,集电极电流不再随基极电流增大而增加(相当于开关闭合)。
3. 主要参数
- 电流放大系数(β或hFE):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的比值。
- 集电极-发射极击穿电压(VCEO):集电极与发射极间能承受的最大电压。
- 最大集电极电流(ICM):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。
- 特征频率(fT):电流放大倍数降至1时的频率,反映高频性能。
4. 应用场景
- 放大电路:如音频放大器、功率放大器,利用放大作用增强信号。
- 开关电路:在数字电路中作为电子开关(如逻辑门、微处理器中的晶体管)。
- 振荡电路:产生高频信号(如无线电发射器)。
- 稳压电路:与稳压二极管配合,提供稳定电压。
5. 特点与优势
- 体积小、重量轻:相比电子管,更适用于集成电路。
- 寿命长、可靠性高:无阴极老化问题。
- 功耗低:效率高于电子管。
- 控制灵活:通过基极电流精确控制集电极电流。
6. 与场效应管(FET)的区别
- 控制方式:三极管为电流控制(基极电流),FET为电压控制(栅极电压)。
- 输入阻抗:FET输入阻抗极高,三极管较低。
- 噪声:FET噪声更低,适合高频应用。
示例电路
- 共射极放大器:输入信号加在基极,输出从集电极取出,实现电压放大。
- 开关电路:基极接控制信号,集电极接负载,通过饱和/截止状态控制负载通断。
三极管是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基础元件,其发明推动了电子技术的革命,至今仍是电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。